10月21、22日,29歲的何卓彥帶著一把口琴,在北京微寒的秋天里連續(xù)辦了兩場爵士六重奏演奏會。鋼琴手是他在美國的老師——格萊美獎獲得者Manuel Valera,貝斯手Janek Gwizdala、鼓手陳衍光(Samuel Chan)、小提琴家黎逸晞( Sean Lai)和大提琴家陳駿軒(Bernard Chan)都是他邀請來的好友。
演出現(xiàn)場
從口琴造詣上看,何卓彥的履歷算得上完美。出生于音樂世家,父親何百昌是香港口琴協(xié)會和英皇口琴五重奏的創(chuàng)辦人,何卓彥6歲起得香港本地口琴界宗師李尚澄先生啟蒙,后又受日本口琴演奏家和谷泰扶先生指導,19歲時就已經(jīng)拿完口琴界所有的獎項。
聽起來過于順利的成才之路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在音樂上有著過人的天賦,但被問及自己屬于“天賦型”還是“努力型”樂手,何卓彥想了一會:“我覺得我的天賦是努力。”19歲以前,何卓彥平均每天練習口琴的時間都在12-13個小時,“臨近比賽前可能會練的更多。”何卓彥說。但這么多年,他對口琴的熱愛絲毫不減,在音樂上他有著近乎癡迷的專注力。
何卓彥
疫情期間,何卓彥赴美國進修,研究怎么將口琴從亞洲流行的古典風格轉(zhuǎn)為爵士。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聽起來和他的舞臺風格一樣松弛。《凱斯麗》是他獻給自己的一架二手鋼琴的作品,因為它陪著他在紐約度過了大部分被疫情封鎖的日子,這首曲子的名字也是他給這架鋼琴取的名字。《魔法》是他從動漫《火影忍者》中得來的靈感,在他看來,這是對神秘而強大的藝術形式的音樂詮釋。
在演出結(jié)束后的簽售現(xiàn)場,兩位來自清華大學的粉絲表達了對演出的喜愛:“聽到他用口琴改編的那首《茉莉花》我讓我想到了小時候在香港聽到這首歌的場景,好感動。”葉臻說。王振權拿出手機展示他剛剛下載的何卓彥的完整專輯:“這里所有的歌我都很喜歡,尤其是那首《魔法》,太燃了,聽完感覺自己可以再跑5公里!”
演出合影
這是何卓彥在香港特區(qū)政府駐北京辦事處的支持下第二次在北京演出。“這次演出匯聚了香港和國際著名的爵士樂手,充分展示和發(fā)揮了香港文化薈萃、藝術人才匯聚的優(yōu)勢”,香港駐京辦副主任阮慧賢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碰撞,促進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同時推動香港與內(nèi)地的文化藝術交流,促進兩地民心相通。”
未來,何卓彥的目標是像老師Manuel Valera一樣,得到格萊美大獎的肯定。“不過雖然我目標很大,但是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何卓彥說,“回到北京表演讓我覺得很親切,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來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