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nèi)地 > 正文

?講好中國故事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2024-12-19 05:02:49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日前,“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臨汾文旅采風行”走進山西洪洞大槐樹景區(qū),開啟一場意義非凡的探源尋根之旅。

  12月15日至17日,4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主要負責人齊聚山西臨汾,探源中華文明,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故事、中華文化如何更好地進行國際化創(chuàng)新交流與有效傳播?!懊總€人都與臨汾相見恨晚。”走進臨汾,各位代表們穿梭于大街小巷,用鏡頭捕捉每一個動人瞬間,用筆觸記錄每一段深刻的故事,向世界傳播臨汾活力?!拔覀兡弥牟恢皇窍鄼C與錄音筆,更肩負著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以及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責任?!盶大公報記者 楊奇霖

  連日來,參訪團在陶寺遺址博物館、丁村民俗博物館溯源中華文明;于黃河壺口瀑布、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感黃河魂、尋中華根。重走《黑神話:悟空》在臨汾的取景地,欣賞汾城古建筑群落的恢弘氣勢,領(lǐng)略臨汾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探訪隰縣小西天景區(qū),品鑒懸塑絕唱,了解小西天如何接住潑天流量;深入霍太山廣勝風景名勝區(qū)(下稱廣勝寺景區(qū)),細賞飛虹琉璃塔,分享關(guān)于游戲出海對傳統(tǒng)文化帶來積極影響的思考,也提出關(guān)于保護文物、傳承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建議。

  眼見耳聽心感

每到一處作詩一首

  每到一地,代表們或仔細聆聽講解,或仰起頭細細觀察,或舉起相機認真記錄,力爭將最真實的臨汾向全世界傳遞。值得一提的是,《亞洲經(jīng)濟報》社長呂于蓉根據(jù)眼見耳聽心感,每到一處,便作詩一首。

  “陶藝為基,堯帝鑿井,觀蟻覓源,底集凹穴。洪積扇砂,水自析出。天子用酒,美酒通神。納冰宴賓,金石之樂。待春擁禮,闕樓觀日。掌勢治鑒,無相奪倫。尊天敬地,萬象生息?!眳斡谌卦谔账逻z址博物館所作詩詞跟大家分享,贏得陣陣掌聲。

  臨汾的魅力與真誠贏得了所有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的喜愛,大家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不斷更新視頻、文字,無一例外,全是表達對臨汾的贊嘆。《中國周報》副社長朱新娥表示,自己將臨汾相關(guān)的視頻發(fā)布在朋友圈,獲得了眾多好友點贊留言,“他們紛紛表示想親身來臨汾感受平陽古都的文化內(nèi)核?!?/p>

  多語種多形式

圖文推介“魅力臨汾”

  活動中,代表們還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聚焦臨汾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古代建筑、民俗風情,拍攝了大量照片、視頻,撰寫了一系列報道和文章,借助各自平臺多語種、多形式、五大洲全覆蓋傳播人文臨汾、魅力臨汾。阿聯(lián)酋迪拜新聞網(wǎng)發(fā)布了《海外華文媒體山西行》報道,澳洲財視澳洲發(fā)布了《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打卡小西天,熱議中華文化出海與保護》相關(guān)報道;加拿大《環(huán)球華報》發(fā)布了《海外華媒代表參訪山西臨汾,感受‘最初的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報道;位于非洲的科特迪瓦西非在線發(fā)布了《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探源中華文明》相關(guān)報道。這些報道讓世界了解臨汾,更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活動雖落下帷幕,但傳播的火種永不熄滅。山西臨汾的故事,如同清泉,通過海外華文媒體這座橋梁,潺潺流向世界每一個角落。它帶著黃土高原的厚重,攜著華夏文明的璀璨,讓全球的目光聚焦于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歐中之聲副總編輯林奕賢表示,“一路走來,交匯著歷史、文化、自然,這是一次流動的盛宴,無論我們走到哪里,臨汾都與我們同在,正所謂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fā),到了臨汾咱是回家!”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