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社評 > 正文

?社評/總結旅業(yè)新趨向 提升旅游競爭力

2023-10-03 04:02:20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中秋和國慶長假,香港迎來旅游高峰。埋單計數(shù),首3日錄得內地客45.9萬人次入境,比五一長假多2%。游客消費方式呈現(xiàn)新特點,名店“血拼”盛況不再,有“港味”的景點、食品更受游客青睞。同一期間,出境旅游的港人則達到66萬人次,超過入境人數(shù)。對游客消費新動向及港人持續(xù)出游熱進行總結分析,對于香港未來優(yōu)化旅游業(yè)競爭力,具有啟迪意義。

  五一“黃金周”期間,不少人注意到游客消費模式有改變,表現(xiàn)在更加重視個人體驗,對購物的興趣明顯下降。今次的中秋國慶長假時間跨度更長,游客數(shù)量更多,這一傾向更明顯,也更有參考價值??陀^而言,游客對具本地特色的景點和文化興致濃厚,不少人坦言專程來港乘搭電車或欣賞大坑舞火龍,或者去北角春秧街“打卡”。在一些出售燒賣、魚蛋的平民食肆前,常見游客排隊,他們表示經由網紅推介而得知,雖然內地不乏這類食品,但香港的風味與眾不同。免費開放的天文館等公眾設施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更不必說,大批游客是沖著維港上空的璀璨煙花和熱鬧非凡的灣仔海濱夜市而來。

  有人歡喜有人愁。尖沙咀和銅鑼灣的一些名店前,氣氛較往日淡靜了不少,雖不時有游客光顧,但拖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的情況不多見。有游客在琳瑯滿目的貨品前流連再三,最終卻因為“覺得貴”而沒有出手。

  疫情改變了世界,包括旅游業(yè)生態(tài)。但將一切歸因于疫情并不客觀。對于長假期間訪港人次不及疫前,有業(yè)界人士指現(xiàn)時香港航空業(yè)的運載力未能完全恢復,限制了游客數(shù)量。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從游客的反應來看,高昂的物價是削弱香港吸引力的一大原因。以酒店為例,長假期間普遍上漲,有的漲價一倍以上,旅館的叫價水漲船高,結果一些深圳的游客寧愿當天返回,而不愿留港過夜。另一邊廂,復常后港人出游熱情不退,其中一大誘因是價廉物美。深圳等內地城市不用說了,即使是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物價相對香港也便宜不少。

  另一方面,一些行業(yè)的服務態(tài)度欠佳,一直是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今次長假期間,再有游客在社交媒體撰文,表示在香港消費時被怠慢,沒必要“花錢買難受”,甚至揚言今后不再來。雖然有關“吐槽”屬于個別現(xiàn)象,但不管怎么說,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應有之義。對于外間批評,香港社會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特別是在周邊國家和地方全力爭奪內地客的情況下,香港不能抱著“皇帝女不愁嫁”的心態(tài),放下傲慢、提升服務質素是當務之急。

  世界這么大,好玩的地方這么多,香港“憑什么”吸引到游客?游客“為什么”要選擇來香港?這是香港鞏固和發(fā)展亞洲旅游樞紐至關重要的問題。一言以蔽之,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吸引外國客,香港需要更有“中國味”;吸引內地客,香港需要更有“香港味”“國際味”,讓游客有收獲,不枉此行,這是強化競爭力的關鍵。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港人“有橋”“食腦”。旅發(fā)局日前在內地熱門社交平臺推介香港旅游路線,反映了有關部門從今次長假中學到不少東西,與時俱進。但香港在這方面要做的還有很多,未來還要更加努力。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