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旅游 > 文旅V觀察 > 小米文旅秀

廣東中山:不是茶鄉(xiāng) 卻勝茶鄉(xiāng)

2023-02-07 16:34:57大公文旅 作者:米廣弘
字號
放大
標(biāo)準(zhǔn)
分享
  廣東中山人愛茶的歷史由來已久,中山是一個幾乎不產(chǎn)茶的城市,但在這座城市中百姓生活處處少不了茶。

  中山舊名香山,而古香山是孤懸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島嶼,境內(nèi)土著不多,“土?xí)缑裣?rdquo;。南宋起,歷次戰(zhàn)亂中,中原人和江南人大規(guī)模南遷,使得境內(nèi)人口不斷增多。南遷到此的人們?nèi)匀槐A糁炔璧牧?xí)慣,直到改革開放前,中山南部地區(qū)農(nóng)家最喜歡的仍是自制的梅葉茶,尤其在炎炎夏日,田間勞作回到家,喝上一口,甘甜解暑,疲勞盡消。而六安茶則是普通人家的摯愛。六安茶產(chǎn)自安徽六安,南遷的移民尤其愛此茶。一則是思念故鄉(xiāng)和祖先,二則是取其好意頭,祭祀和喜事都少不了它,尤其是出遠(yuǎn)門,還要帶些在身上祈求平安。

  早上8點,中山城區(qū)的不少餐廳,餐桌星羅棋布,數(shù)以百計的茶客,熙熙攘攘,煞是壯觀。他們很多都是獨自坐在一張桌子的一側(cè),自如地泡著那碗兒鐵觀音,就著小籠屜里的茶點,品著、喝著,偶爾隨意看著大廳一側(cè)的電視,好不自在。對于中山的老年人來說,很多人的早晨都是這樣開始的。中山老年人多喜歡喝紅茶和普洱茶,也有鐵觀音、花茶等。在這種早茶餐廳中,茶葉可以自帶,酒店供應(yīng)水,每人交茶位費就可以。

  等茶喝飽了,才開始吃早飯,吃完后還喝茶。這樣的“喝—吃—喝”流程,為了消食解膩。

  在很多餐廳的手推車上,有一個個竹編的小籃子,里面是花花綠綠塑料袋包裝的茶葉,可以隨意挑選。除此之外,更有幾十個小籠屜,裝著各式各樣的點心。中山早茶有幾種傳統(tǒng)點心,比如白糖糕、黃糖糕、金咤等,做得又漂亮又好吃。像金咤就是這里特有的,還流傳著“吃金咤,燙到背”的說法。金咤是裹著肉餡的糯米團(tuán),湯汁很多,一咬,汁就順著流下來。往往嘴饞的食客去舔湯汁的時候,手一抬高,湯汁又從金咤里流出就燙到了背。

  中山人喝早茶,講究一盅兩件。一盅便是一壺茶,兩件就是兩樣小點心。

  中山的茶樓可以追溯到明清,最初是適應(yīng)商業(yè)的需要,作為客商洽談生意的交際場所而出現(xiàn),以后逐漸變成市民日常的生活習(xí)慣。清以前的茶樓大都在悅來路一帶,晚清較有名的如茗園、太白樓等,上世紀(jì)初逐漸擴(kuò)展至孫文路,如龍鳳、四強(qiáng)、華南等。中山的茶樓均是粵式茶樓,與飯館合而為一,以前只做早市,午市和晚市經(jīng)營飯餐。一壺茶、兩件點心、幾份報紙,老顧客就這樣在茶樓度過早茶時光。

  中山人也喝白茶。其中的壽眉性中庸,不寒不熱,香味濃郁,且有防暑解毒的功效,過去缺醫(yī)少藥,民間也有用陳年壽眉茶給患麻疹的幼兒退熱。過去如果沒錢買茶,人們也會摘龍眼葉、荔枝葉自己曬干、炒制做成茶葉喝。如今中山的荔枝紅茶,已經(jīng)和過去不一樣,真正是用茶葉和荔枝果制作。

  中山人愛茶的傳統(tǒng),一直在血脈中延續(xù)著。中山是有名的僑鄉(xiāng),祖籍中山的華僑,也離不開茶。不僅逢年過節(jié)回來,一定要喝茶,而且還要帶茶出去,送給親朋好友?,F(xiàn)在中山也流行著一種頗具本土特色的新茶,沉香茶。茶葉已成為了中山人心中最好的禮物。對于中山人而言,茶已是一種符號,茶文化已經(jīng)有很深的底蘊。

  中國茶在世界的影響力,也離不開華僑的力量,他們也成為了實際的推廣者。在國外的唐人街,常能看到茶的身影,華僑也會做一些茶生意。他們一直也致力于通過華僑的力量,將中國茶推廣到海外去,讓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中國茶、都喜歡中國茶。(文圖:米廣弘 大公網(wǎng)特約作者)

責(zé)任編輯:張菡

相關(guān)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