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教育 > 高校 > 正文

李威:在納米“戰(zhàn)場”沖鋒陷陣

2024-11-11 15:33:49人民網 作者:王澤鋒 張 強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1納米等于0.000001毫米。在肉眼看不見的納米“戰(zhàn)場”,海軍軍醫(yī)大學某中心納米醫(yī)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威十余年沖鋒陷陣,研發(fā)出一系列軍事納米醫(yī)學創(chuàng)新技術。

  前不久,李威的英文專著《納米物理藥劑學》出版。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惠民評價,這是國際納米物理藥劑領域首部英文專著,為促進高端制劑臨床轉化和中試質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

  理工科出身的李威,一直對納米技術等先進材料技術有濃厚興趣。20世紀90年代末,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無機化學碩士學位、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高分子物理學博士學位,而后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應用生物學博士后研究。

  當時,李威發(fā)現,許多發(fā)達國家已應用納米技術,但相關研究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他想在國內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將科研重心轉到這一領域。為了學習納米技術,他決定繼續(xù)深造。

  2010年,李威學成后接到數家研究所和高校拋來的“橄欖枝”。這時,李威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奇拿出一份推薦函,告訴他海軍軍醫(yī)大學希望引進一名納米醫(yī)學專家。

  出生于安徽潛山革命老區(qū)的李威,一直心懷參軍報國夢。彼時已36歲的他,本以為此生與軍營無緣,沒想到機會就擺在面前。“我要到軍校工作,為部隊服務。”他說。2010年秋天,李威加入了人民軍隊,成為一名文職人員。

  當時,李威所在單位的納米研究設備比較匱乏。他便帶領團隊籌建全軍唯一的納米技術應用平臺,每天工作至深夜,常常住在實驗室。“‘從0到1’的工作是最難的。我們要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李威說。

  兩年后,李威牽頭建起國內領先的軍事納米研究平臺。2013年,實驗室急需更新儀器設備,李威主動放棄成果轉讓費中獎勵給他個人的部分,將其全部投入實驗室建設。

  “想干成一項事業(yè),需耐得住寂寞”

  完成實驗室建設后,李威帶領團隊成員日復一日“泡”在數以千計的試劑樣本堆里,推算一個又一個復雜的物理公式。“如果我們在基礎理論方面有所突破,就可以推進納米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李威說。

  此后8年,李威一門心思做基礎研究。“想干成一項事業(yè),需耐得住寂寞。”李威和團隊成員經常用這句話互相鼓勁。

  旁人都勸李威研發(fā)產品,但他卻醉心研究納米技術背后的科學原理。“沒有基礎理論突破,很難有技術突破。”李威說。

  經過8年攻關,李威團隊破解了納米技術的7大關鍵參數,推導出8個納米產品定制技術公式。在此基礎上,他們自主研發(fā)出5套工藝設備,其中動態(tài)血流條件下納米性能研究設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20年,李威團隊的原創(chuàng)成果在國際期刊《納米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一位國際著名納米醫(yī)學專家對此評價:“這位年輕人打開了決定納米體系定制理論的‘黑匣子’。”

  “成果轉為實際應用,讓我有成就感”

  2021年秋天,李威發(fā)現,某潛艇支隊部分戰(zhàn)士皮膚病反復發(fā)作。原因是在潛艇密閉環(huán)境中,菌群容易產生耐藥性。

  于是,李威運用納米技術,改變抗菌藥的分子成分,讓藥品可以長期作用于患處。他還研制出適用于潛艇等特殊環(huán)境的納米免洗抗菌濕巾和護膚霜,深受官兵歡迎。

  此后,李威將目光投向海洋生物污染防治,運用納米技術為艦艇“減負”。

  長期附著在艦艇底部的海洋生物,不僅會腐蝕船體,還影響其航行速度。發(fā)現這一問題后,李威帶領團隊利用納米技術,研制出一款基于艦艇的納米生物仿真涂料。為了驗證涂料的使用效果,李威聯系了一家沿海漁船修理廠,跑到廠房給漁船刷涂料,并記錄漁船下海后船體各項參數。

  科研創(chuàng)新的“小溪”,一點一滴匯入強軍興軍的“大潮”??蓱糜谂炌怏w的納米生物仿真涂料、耐高溫高寒的防海水納米藥劑、艦艇通風系統(tǒng)抗菌涂層……李威一項項傾注心血的科技成果,被應用到部隊一線。他說:“成果轉為實際應用,讓我有成就感。”

  近年來,李威被評為“海軍轉型精英”先進個人,當選為海軍黨代會代表。身著“孔雀藍”的他,正在軍事科研賽道上加速沖刺。(王澤鋒 本報記者 張 強)

  

責任編輯:jiaoyu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