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生活 > 電影 > 正文

?《別叫我“賭神”》致敬港片黃金時代

2023-07-06 04:03:03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周潤發(fā)(左)與柯煒林在電影《別叫我“賭神”》中飾演父子。

  周潤發(fā)的電影,伴隨香港和內(nèi)地甚至是海外華人幾代人的成長。如果《龍馬精神》致敬的是成龍系列電影,《別叫我“賭神”》致敬的是周潤發(fā)的電影。在細節(jié)鏡頭和情節(jié)的設計上,《別叫我“賭神”》是一封寫給港片黃金時代的情書,致敬《阿郎的故事》《賭神》《英雄本色》《江湖情》等電影。\葛若凡

  電影《別叫我“賭神”》由潘耀明導演,莊文強編劇,周潤發(fā)、袁詠儀、方中信主演,還是已故香港“老戲骨”廖啟智的遺作。電影描寫一個落魄賭徒——吳光輝(周潤發(fā)飾),與患有自閉癥兒子的故事。

  父子和解 笑中有淚

  從劇情上,作為《無間道》系列、《竊聽風云》系列、《無雙》等電影的編劇、導演,擅長炮制驚險刺激懸疑大片的香港知名編劇莊文強,打破以往風格,寫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整個故事脈絡清楚,這是一個自閉孩子和放蕩父親和解的故事,笑中有淚,在主線上,喜劇元素和悲劇元素來回交織,轉換自然不生硬。喜劇元素的幽默和悲劇元素的煽情是最難轉化的,這可看出編劇極強的劇情組織能力。

  電影中既有《阿郎的故事》《賭神》《英雄本色》《江湖情》等許多周潤發(fā)經(jīng)典港片的元素,亦有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各種熟悉劇情和臺詞。然而,劇情內(nèi)核還是一個“浪子回頭”的簡單故事,其劇情結構甚至與許多影視戲劇如出一轍,毫無懸念可言。

  綜合劇情邏輯和人物設計上來說,無論是主角吳光輝為什么會成為病態(tài)型賭徒?后期為什么會突然良心未泯?為什么會因為愛人臨終前的囑托就能改邪歸正?人物行為缺乏動機。而吳光輝的愛人李夕(袁詠儀飾)更缺乏合理性,一個社工會愛上并不足夠了解的幫扶對象,并為他生下兒子,還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yǎng),其間從不為自己考慮。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從拍攝上來說,我們還是能看到相當多的鏡頭語言和畫面敘事,以及用演員調度、道具調度去詮釋劇情。

  影像彌漫老港片質感

  電影的色調、光影都有著老港片的質感。該片的演員都是香港的“老戲骨”,周潤發(fā)一改以往形象,顛覆性地扮演一位落魄的病態(tài)賭徒,演技可圈可點。已故香港演員廖啟智也在片中有精彩的表演,其眼神、動作都可以詮釋劇情,并協(xié)助觀眾代入。

  1989年,電影《賭神》橫空而出,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掀起了一股狂潮?!秳e叫我“賭神”》顛覆賭神形象,“賭神”跌下神壇,在眾叛親離中尋求自我救贖。總的來說,該片的自我救贖較為老套,拘泥于傳統(tǒng)。

  要想拍攝好致敬的情懷電影,需要夯實劇本,至少要做到劇情和邏輯的流暢,劇情發(fā)展的自然。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