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nèi)地 > 正文

三名航天員順利進入核心艙 中國航天將邁向全年365天駐留

2022-06-06 04:24:45大公報 作者:劉凝哲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船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經(jīng)過約7小時,飛船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隨著神十五年內(nèi)征空,6名航天員將太空會師在軌輪換,中國空間站正邁向全年365天有人駐留新階段。

  5日10時44分,驚天動地的巨響過后,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著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大漠深處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拔地而起,飛赴蒼穹。約577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也是中國人的第9次太空遠征,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3次飛行任務,以及空間站階段的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

  7小時6變軌 成功徑向?qū)?/strong>

  發(fā)射入軌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踏上追逐空間站的征途。經(jīng)過6次自主變軌,于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歷時約7小時。在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xiàn)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后,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天和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

  “乘組已順利進入天和一號核心艙,中國太空家園,現(xiàn)在由我們值守,空間站第三棒,我們?nèi)﹂_跑”,指令長陳冬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核心艙,很快就會迎來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到時我們將建成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那是我們的太空家園”,劉洋說。“我們一定不辱使命,精心操作,圓滿完成任務,請黨和人民放心”,蔡旭哲說。

  啟動六個月空間站建造之旅

  “敬禮!”隨著指令長陳冬一聲口號,神舟十四號乘組三人鄭重敬禮。“北京明白!祝賀神舟十四號順利進駐空間站,你們辛苦了,預祝在軌6個月工作順利!”北京飛控大廳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三名航天員向地面揮手致意。

  地面工作人員介紹,在進入核心艙后,神十四航天員要先拿出與地面通信的設備,進行狀態(tài)設置后,可與地面進行通話。此外,還要把飛船設置成??康臓顟B(tài),并啟動核心艙電解質(zhì)制氧等設備,個人還要將睡眠區(qū)設置好,就可以結(jié)束第一天的工作了。后續(xù),他們還將開啟天舟三號、四號貨運飛船的艙門,整理相關物資,正式啟動長達六個月的空間站建造之旅。

  歷次神舟載人航天任務創(chuàng)舉

  神舟五號 載人飛行: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一飛沖天,中國首次載人飛行取得成功,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技術。

  神舟六號 多人出征: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5天的飛行任務,標志著中國具備了多人多天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神舟七號 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首次完成出艙活動,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技術的國家。

  神舟九號 手控對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完成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向建設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神舟十號 太空授課:此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第一次應用性飛行,完成了交會對接,開展了近40項科學實驗,并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

  神舟十一號 中期駐留:此次任務中,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完成了33天的飛行,實現(xiàn)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站中期駐留。

  神舟十二號 技術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在軌飛行三個月期間,完成了兩次出艙活動。

  神舟十三號 連續(xù)飛行: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員連續(xù)在軌飛行時間的最長紀錄,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完美收官。

  神舟十四號 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期間將全面完成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

  6年技術攻關 鑄造天宮之門

  5日,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入住空間站,開啟他們?yōu)槠?個月的“太空出差生活”。神十四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徑向交會對接后,航天員要通過一條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也就是對接機構(gòu)進入核心艙。

  據(jù)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介紹,從飛船進入空間站并不簡單。穩(wěn)穩(wěn)停靠空間站后,航天員首先要打開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來到飛船軌道艙艙門前。此時,軌道艙的前端主動對接機構(gòu)和核心艙的被動對接機構(gòu)之間,已形成了一條直徑80公分、長約1米的通道,這就是航天員進入空間站的“門廊”,在這里,航天員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取出“鑰匙”打開通往核心艙的雙重保險門。

  對接通道打開后,航天員就相當于進入了一個大的密封艙,為了保證航天員在艙內(nèi)的安全,整個密封艙的密封性至關重要。如何保證100%的密封性,對接機構(gòu)框面的密封圈就成為其中的關鍵點。八院805所設計人員表示,神舟飛船的密封圈采用雙圈設計,安裝在主動對接機構(gòu)的對接面T形凹槽里。這種設計可以確保在零重力和惡劣的空間環(huán)境效應情況下,不會從對接面脫落,使密封性能得到雙重保護。設計師對密封圈的材料也進行了長達6年的攻關,解決了普通材料在低溫環(huán)境中的“脆變”特性以及長期工作后材料老化等一系列問題,最終為航天員打造了一條密不透風的“生命通道”。

  飛船熱控“外衣” 抵御200℃溫差

  在空間站建造階段,神舟飛船會被其他艙體持續(xù)遮擋,長時間無法被太陽照射,最低溫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攝氏度;有時局部區(qū)域又會持續(xù)受到太陽輻照,最高溫度超過100攝氏度。針對外部極端的高低溫環(huán)境帶來的嚴峻考驗,科研團隊利用宇宙空間以熱輻射為主要熱量傳導方式的特點,為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神舟飛船“家族”設計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溫“外衣”──低吸收,低發(fā)射型熱控涂層。

  低吸收,顧名思義就是涂層材料自身具有較低的太陽光吸收特性,可有效減弱太陽輻照導致的溫度升高。低發(fā)射,則指涂層具有較低的紅外發(fā)射率,可有效阻隔飛船內(nèi)部向外部深冷環(huán)境的輻射漏熱,避免艙內(nèi)溫度不斷降低。

  這件黑科技“外衣”性能此前已在神舟十三號飛船上進行了驗證。在超過200攝氏度的大溫差與長期低溫、強輻射的空間環(huán)境中,飛船的艙內(nèi)環(huán)境溫度能夠始終控制在18至26攝氏度,經(jīng)受住了長達半年的在軌考驗?,F(xiàn)在,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再次身著新型熱控涂層“外衣”,開啟空間站任務新征程,繼續(xù)守護航天員安全。

  在勝利歌聲里昂然出征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5日清晨,人們高唱《歌唱祖國》的歌聲,飄蕩在東風航天城問天閣廣場上空。7時50分許,3名身著艙內(nèi)航天服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走向廣場中央。“出發(fā)!”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有力的命令,三名航天員敬起軍禮,齊聲響亮回答“是!”

  3名航天員走向前往載人航天發(fā)射場的“特1車”。在警用電單車一路護送下,“特1車”載著飛行乘組駛?cè)胼d人航天發(fā)射場。“向航天員致敬!”“祝你們成功!”人們沿路祝福航天員,為他們壯行。

  在歡呼聲中,三名航天員精神抖擻地來到發(fā)射塔架。進入神舟十四號飛船前,三人也用不同的手勢動作表達心情。蔡旭哲第一個進艙。他滿臉笑容,他向周圍工作人員揮手致意,透著第一次飛天時激動不已的心情。劉洋第二個進艙,她笑得露出八顆牙齒,將雙手放在左心房的位置,比起一個大大的愛心,樣子親和。陳冬最后一個進艙,他先是揮手致意,然后用手指向航天服袖標上的五星紅旗,再豎起大拇指,用肢體語言表達著對祖國的贊美。

相關內(nèi)容